遊谷探埔 : 由谷埔五肚楊屋的演變看谷埔移民史
「遊谷探埔」項目重點修復位於谷埔五肚的楊氏大宅,將其打造成一個多學科學習考察基地,促進不同學科的研究人員、義工和回流村民之間的互動,並成為凝聚村民的聚腳點,為日後可持續復育打下根基。谷埔村由谷埔老圍村、新屋下、二肚、三肚、四肚及五肚組成,而項目所修復的楊屋則位於谷埔深處的五肚。谷埔村的發展與香港早期移民潮息息相關,而當中五肚楊屋的故事亦見證了當時社會的變遷。
沙頭角地區村民移民的紀錄可以追溯至1890年代以前,當時遠洋打工的村民佔該區人口約20-25%,但大部分谷埔村民未有參與在內。直至20世紀初,谷埔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導致谷埔村民必需離鄉別井尋找工作機會,他們的目的地包括南洋(即現今的馬來西亞)、巴拿馬、牙買加、美國及英國等地。村民在累積一定財富後,通常會在其所屬的村落或地區出資興建大宅或重修公共設施。而五肚楊屋的住戶楊氏夫婦早年前往英國打工,移居英國後兩年就賺到本錢在家鄉修建村屋,將原本的一層擴建成兩層,採用中西合璧的設計,保留了傳統的灰瓦鋪砌屋頂、簷口裝飾等,而外牆表面則以混凝土砌成,配以上海批盪飾面,結合了傳統客家和現代建築風格和材料,展現出獨特的文化融合,樓頂印着的「1967」正是其修建的年份。然而,隨着外移村民人數日益增加,谷埔也隨之步入衰落期,至 1990 年代初期村民已全部遷出,楊屋亦由於無人打理而荒廢破落。
五肚楊屋的修復以盡量保留及重現當時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為旨,並提升房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在更換損壞的木質構件、修復木樓梯、改善屋頂漏水、修復鋼窗等工程後,楊屋終於2023年2月5日元宵節正式開幕,內部設有綜合展覽,展示谷埔豐富的歷史、文化、建築、景觀和生態,以及團隊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