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游谷探埔 : 由谷埔五肚杨屋的演变看谷埔移民史

「游谷探埔」项目重点修复位于谷埔五肚的杨氏大宅,将其打造成一个多学科考察基地,促进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义工和回流村民之间的互动,并成为凝聚村民的聚脚点,为日后可持续复育打下根基。谷埔村由谷埔老围村、新屋下、二肚、三肚、四肚及五肚组成,而项目所修复的杨屋则位于谷埔深处的五肚。谷埔村的发展与香港早期移民潮息息相关,而当中五肚杨屋的故事亦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变迁。

沙头角地区村民移民的纪录可以追溯至1890年代以前,当时远洋打工的村民占该区人口约20-25%,但大部分谷埔村民未有参与在内。直至20世纪初,谷埔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导致谷埔村民必需离乡别井寻找工作机会,他们的目的地包括南洋(即现今的马来西亚)、巴拿马、牙买加、美国及英国等地。村民在累积一定财富后,通常会在其所属的村落或地区出资兴建大宅或重修公共设施。而五肚杨屋的住户杨氏夫妇早年前往英国打工,移居英国后两年就赚到本钱在家乡修建村屋,将原本的一层扩建成两层,采用中西合璧的设计,保留了传统的灰瓦铺砌屋顶、檐口装饰等,而外墙表面则以混凝土砌成,配以上海批荡饰面,结合了传统客家和现代建筑风格和材料,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融合,楼顶印着的「1967」正是其修建的年份。然而,随着外移村民人数日益增加,谷埔也随之步入衰落期,至 1990 年代初期村民已全部迁出,杨屋亦由于无人打理而荒废破落。

五肚杨屋的修复以尽量保留及重现当时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为旨,并提升房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在更换损坏的木质构件、修复木楼梯、改善屋顶漏水、修复钢窗等工程后,杨屋终于2023年2月5日元宵节正式开幕,内部设有综合展览,展示谷埔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景观和生态,以及团队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