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花園的設計特色和物料
透過復修舊村屋和活化再利用而成的三個鄉村花園,分別命名「灶」、「坊」和「堂」及有以下的設計特色:
「灶」注重保留舊屋記憶與特色,盡量還原客家建築的精髓。花園原為一棟半倒塌的客家老屋。設計團隊拆卸屋頂尚未損壞的杉木橫樑放到地面,經篩選、打磨和防蟲處理後,砌成一個梯台,以此保留舊屋的痕跡。項目同時也保留了其他客家建築的元素與生活用品,如夯土牆、灶頭和水缸等,重現昔日日常生活的情景。以「灶」命名亦是源於這特意保留的灶頭,並採用了村民建議,修復灶頭使其可供使用,期望這個空間能成為社區活動場所。
「坊」的設計重點則在於新與舊的結合,以磚作為主要特色,巧妙融合新舊元素。入口處磚牆的佈局和排列採用非傳統的方式,高低錯落有致的在屋內出現。為了配合鄉村環境,磚牆亦混合了在塌屋搜集的舊磚及新青磚,從中體現新舊結合的設計理念。走進去,會發現室內保留了更多舊屋的遺跡和故事,例如灶頭、水缸和踏碓的石基座,呈現客家鄉村的生活痕跡。牆上還有許多村民口述的小故事,詳細記錄了這個建築物的過去和日常。
最後,「堂」的設計重點在於就地取材,並通過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間隔和格局,重塑荔枝窩村的生活場景。在清理現場的過程中,設計團隊發現了大量充滿年代感的舊物品,如石磨、魚網、鐵窗框等,都被巧妙地融入在園區設計中,成為展示客家文化的「裝置藝術」。團隊還利用了現場挖掘出的大麻石條,鋪設了一個「房間」,剩餘的則化身成為石條凳。而最裏面的石籠凳則是用了荔枝窩村西門口的基座大石,花園旁邊的小路亦是以就地取材的舊瓦片打碎鋪成。
三個花園的設計重點雖不一,但均充分展現了對當地文化和環境的尊重與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