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共創團隊成員的訓練

項目機構招募了共創團隊成員(labbers),帶領他們親身走訪目標村落,讓他們深入認識鄉郊面貌,從中收集村里故事,了解鄉村的需要,然後撰寫專題及甚至策展新構想(Prototype)內容。例如其中一組主題——「荔枝窩遊人行為」源自於荔枝窩村民分享自己的居所被由人誤闖的經驗和感受,共創團隊成員便以此切入點,設計了「荔枝窩康樂棋」,藉此說明村內可供遊覽及不應進入的私人地方,改善遊客綠色生態遊的禮儀。

新構想成功與否,有賴於共創團隊成員以技巧的方式與村民進行訪問,和收集了村里故事後,懂得進行有系統、有策略性的研究和分析。因此,項目機構為共創團隊成員舉辦了一系列的培訓工作坊,例如:研究技巧工作坊、共創方法學、新構想的構思過程(例如:如何整理村民的想法、設計新構想的流程等)、鄉村背景和知識(目標村落的習俗文化、村民關係等)、訪問村民技巧及注意事項(如何在尊重村民的前提下引導他們分享相關內容)等。

在鄉村背景和知識方面,項目團隊在走訪鄉村前向共創團隊講解目標村落的背景資訊和相關閱讀材料,讓他們對目標村落的文化、習俗和鄉郊保育情況有基礎認識,日後更容易與村民溝通和記錄故事。而在訪問村民的技巧和注意事項方面,共創團隊則會學習如何與村民建立良好關係的技巧,例如用同理心聆聽、以開放問題鼓勵村民分享。同時,他們也會遵守尊重和保護村民利益的「不造成傷害」原則,遵從村民的意願並需取得「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方可記錄及發佈相關故事。

整體而言,工作坊旨在培養共創團隊在鄉村環境中進行項目設計和村民互動的能力。第一期項目率領了22位共創團隊成員,紀錄慶春約一帶的鄉郊面貌,創新策劃村落資源;而第二期項目則通過公開招募成功挑選11位共創團隊成員,走入12條目標村落,發掘更多鄉郊面貌,再續村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