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共创团队成员的训练

项目机构招募了共创团队成员(labbers),带领他们亲身走访目标村落,让他们深入认识乡郊面貌,从中收集村里故事,了解乡村的需要,然后撰写专题及甚至策展新构想(Prototype)内容。例如其中一组主题——「荔枝窝游人行为」源自于荔枝窝村民分享自己的居所被由人误闯的经验和感受,共创团队成员便以此切入点,设计了「荔枝窝康乐棋」,借此说明村内可供游览及不应进入的私人地方,改善游客绿色生态游的礼仪。

新构想成功与否,有赖于共创团队成员以技巧的方式与村民进行访问,和收集了村里故事后,懂得进行有系统、有策略性的研究和分析。因此,项目机构为共创团队成员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坊,例如:研究技巧工作坊、共创方法学、新构想的构思过程(例如:如何整理村民的想法、设计新构想的流程等)、乡村背景和知识(目标村落的习俗文化、村民关系等)、访问村民技巧及注意事项(如何在尊重村民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分享相关内容)等。

在乡村背景和知识方面,项目团队在走访乡村前向共创团队讲解目标村落的背景资讯和相关阅读材料,让他们对目标村落的文化、习俗和乡郊保育情况有基础认识,日后更容易与村民沟通和记录故事。而在访问村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方面,共创团队则会学习如何与村民建立良好关系的技巧,例如用同理心聆听、以开放问题鼓励村民分享。同时,他们也会遵守尊重和保护村民利益的「不造成伤害」原则,遵从村民的意愿并需取得「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方可记录及发布相关故事。

整体而言,工作坊旨在培养共创团队在乡村环境中进行项目设计和村民互动的能力。第一期项目率领了22位共创团队成员,纪录庆春约一带的乡郊面貌,创新策划村落资源;而第二期项目则通过公开招募成功挑选11位共创团队成员,走入12条目标村落,发掘更多乡郊面貌,再续村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