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細說村屋歷史

項目所修復的三間村屋,均歷史源遠流長,承載著昔日村民的生活點滴,見證荔枝窩村的歷史。

其中一間是歷史悠久的百年小屋:

「呢間屋1905年以前已經喺度,曾經有兩層,有廚房無廁所,睡房在閣樓。以前無窗,屋內非常暗。50年代加咗依家牆上嘅3個窗。」— 屋主曾憲均

另一間則是過去的祠堂:

「幾百年前呢度曾經係姓鄭嘅祠堂,以前荔枝窩係雜姓村,有姓陳、姓張、姓簡都有呀!後來我阿爺買咗之後,用嚟做咗閒屋。」 — 屋主漢民叔

「以前我太爺又捕魚又耕田,雖然當時係窮人,但係我哋仲可以賣豆腐、芽菜呀。呢間屋用嚟擺嘢、養豬養牛,魚網農具都喺度。」— 屋主三民叔

還有一間充滿回憶的半塌老屋,經過修復後屋頂的木樑得到了「重生」:

「民宿前面呢度以前有屋頂,係一面牆,老人家會冬天坐麻石上曬太陽同傾計,夏天太熱唔會坐。」— 春哥

為讓公眾能對傳統客家建築有更深入的了解,鄉村花園特意在不同位置設立標示牌,介紹昔日客家村屋的結構、佈局和基本住宅功能,細說當中的歷史和村民的日常起居生活。大家不妨親身前往鄉村花園,尋找標示牌,探索荔枝窩村往時的生活面貌,了解村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