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申請
鄉郊保育資助計劃(資助計劃)現正邀請新一輪的申請,項目類別、指定主題、地點及範圍如下:
1. 文化復興/復育項目
《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附篇提出,鄉郊保育辦公室(鄉郊辦)將透過資助計劃,在印洲塘一帶鄉郊推展嶄新深度文化生態遊活動,促進鄉郊復育。
主題1: | 透過在印洲塘一帶推展嶄新深度文化生態遊活動以促進鄉郊復育 |
地點: | 印洲塘一帶的偏遠鄉村,例如谷埔、荔枝窩及吉澳。 |
範圍: | 項目須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元素: (1) 物色及展現印洲塘一帶偏遠鄉郊獨特的文化資產和綠色旅遊景點; (2) 融合及串連鄉郊元素,發展成嶄新的文化及生態旅遊資源;及 (3) 舉辦沉浸式的文化鄉郊生態旅遊及亮點活動來促進鄉郊復育。 |
備註: | 就此主題下的申請,最多只有2個在評審中表現最佳的申請會獲批而得到資助。 |
2. 「鄉郊保育及復育研究活動」項目
為協助政府就保育沙羅洞制訂長遠策略,沙羅洞保育專家小組(專家小組)建議透過研究項目填補沙羅洞數據和資料的不足。本輪申請共邀請四項「鄉郊保育及復育研究活動」項目,包括三項相互關聯且在執行上需要緊密合作的水文項目,以及一項協助文化及生態旅遊規劃的全面性文化遺產研究。
主題2a: | 沙羅洞水文監測網絡 |
地點: | 沙羅洞 |
範圍: | 項目須在沙羅洞合適地點建立一個智慧水文監測網絡,持續地收集數據以支持沙羅洞的生境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水資源管理。監測網絡須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組成部分: (1) 設有感應器的自動多參數氣象站,用於收集降雨量、溫度、相對濕度、氣壓、風速和風向、太陽輻射及蒸發量等數據; (2) 河溪流量監測站,包括在沙羅洞具重要生態價值河溪系統的支流和匯合處設置,用於監測包括水位及流速等的溪流狀况,以及不同水深的其他水力參數; (3) 以全自動水位記錄裝置和全自動數字表面張力儀進行地下水監測,特別是在沙羅洞的天然和人工沼澤地區;及 (4) 一個帶有使用者介面的數據儲存和管理平台,將數據可視化。
項目亦須勘測沙羅洞天然和人工沼澤以及主要生境的土壤性質,包括透水性、水成土及硬土層存在狀況等,並評估其持水能力。 |
備註: | (1) 本項目所設立的水文監測網路長遠將成為沙羅洞綜合數據和管理決策支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項目機構須與政府及沙羅洞的其他項目機構合作,分享本項目所收集的資料和數據。項目所收集的資料和數據將會納入為沙羅洞開發的水文模型中(見下文主題2c)。 (2) 項目機構須以定期及專責形式向專家小組報告項目進度,並充分考慮專家小組對項目執行所提出的建議。 (3) 所有裝置均須避免對沙羅洞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項目機構在選擇監測地點時,須諮詢政府、專家小組及沙羅洞其他項目機構的意見。 |
主題2b: | 沙羅洞水文地貌測繪 |
地點: | 沙羅洞 |
範圍: | 項目須測量並繪製沙羅洞的水資源形態及水文基線狀況,以協助製定水資源管理策略。項目須利用先進技術(例如高光譜遙感技術及光學雷達),結合在地調查和實地勘察,繪製、勘測並描述沙羅洞各種水資源的狀況,包括但不限於: (1) 溪流: 沙羅洞溪流的縱切面和橫向切面狀況,專注於: (a) 寬度; (b)深度; (c) 底部沉積物和淤積情況; (d) 附近的堤岸(如有); (e) 溪流和堤岸的植被; (f) 堵塞(如有);以及 (g) 極端天氣(例如暴風雨)後的狀況。 (2) 沼澤: 沼澤的覆蓋範圍和水文條件(季節性、常年性),專注於: (a) 水深變化; (b) 植被;以及 (c) 不同季節的覆蓋範圍變化。 (3) 原有的灌溉渠道和水溝: 原有的灌溉渠道/水溝和建築物的狀況。 |
備註: | (1) 本項目所收集的水文地貌資料長遠將成為沙羅洞綜合數據和管理決策支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項目機構須與政府及沙羅洞的其他項目機構合作,分享本項目所收集的資料和數據。項目所收集的資料和數據將會納入為沙羅洞開發的水文模型中(見下文主題2c)。 (2) 項目機構須以定期及專責形式向專家小組報告項目進度,並充分考慮專家小組對項目執行所提出的建議。 (3) 測量工作均須避免對沙羅洞的環境造成不良影響。項目機構須就擬議勘測工作諮詢政府、專家小組及沙羅洞其他項目機構的意見。 |
主題2c: | 沙羅洞水文模型 |
地點: | 沙羅洞 |
範圍: | 項目須建構一個專屬沙羅洞的綜合「降雨-地下水-徑流」水文模型,以識別具潛力的水資源管理措施和策略,並促進對水文與生態關係的理解。項目須包括但不限於: (1) 確立適用的水文模型方法,建構涵蓋沙羅洞集水區的小型網格水文模型; (2) 整合所有所須數據並納入水文模型中,包括但不限於從沙羅洞過往/進行中項目,以及上述主題2a和2b下項目中所得的可用數據。可用數據包括氣象和水文數據,以及歷史灌溉設施的狀況; (3) 識别、量度和收集任何建構水文模型所須但欠缺的數據;以及 (4) 開發、測試和驗證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須能夠: (1) 識別永久性和季節性濕地; (2) 推導在暴雨期、濕季和旱季時溪流和沼澤的水文和水力參數,特別在低流量狀況; (3) 識別潛在的水資源管理措施和策略,以維護沙羅洞的生態系統健康;以及 (4) 評估潛在取水對溪流水文及水力參數的影響。 |
備註: | (1) 項目機構在釐定模型所需參數上須擔任一個主動和協調的角色,並整合政府及與其他沙羅洞項目機構(包括上文主題2a及2b的項目)所提供的資料和數據,用於建構水文模型。 (2) 本項目所建構的水文模型長遠將成為沙羅洞綜合數據和管理決策支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3) 項目機構須諮詢政府、專家小組及相關項目機構,探討及評估各種切實可行的水資源管理措施與策略的優缺點。 (4) 項目機構須以定期及專責形式向專家小組報告項目進度,並充分考慮專家小組對項目執行所提出的建議。 |
主題2d: | 沙羅洞基線脈絡研究 |
地點: | 沙羅洞 |
範圍: | 項目須整合有關沙羅洞在生態旅遊、文化、自然遺產、原居民知識,以及地區社會政治結構的基礎知識,和相關已完成及正在進行中研究的結果。項目須為將來制定沙羅洞生態旅遊綱領的總體規劃及編寫當中個別訪客設施(例如:擬建的訪客設施暨管理辦公室)的設計摘要時,提供具建設性及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成果。項目研究範圍須包括但不限於: (1) 評估現時及預期將來到訪沙羅洞訪客的人口結構特徵、行為模式及所進行的活動項目,並就如何多元提升當地的生態旅遊資源、從而支持沙羅洞的可持續發展及豐富旅客體驗,提出策略性評估; (2) 以基線調查、口述歷史和文獻記錄方式整理沙羅洞的物質與非物質遺產,包括景觀、建築、考古遺址、農業實踐、文化信仰等,及評估這些參數如何造就當地的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及與現行普遍可持續發展原則的聯繫;及 (3) 深入分析沙羅洞的社會政治結構,包括各氏族和主要持份者的宗族脈絡、人口結構分布、土地事宜以及當地社區對沙羅洞生態旅遊的未來發展及保育相關措施的願景,並制定系統化的策略,能具包容性、可持續的讓居民參與其中。 |
備註: | (1) 項目機構須以定期及專責形式向專家小組報告項目進度,並充分考慮專家小組對項目執行所提出的建議。 |
本輪的申請截止時間為2025年12月17日(星期三)下午5時正,申請表格及申請指引(版本1.8,2024年9月)可於此處下載。而申請結果預計最快大約於2026年4月公布。
不完整或不符合以上列明項目類別、主題或範圍的申請,概不受理。
在遞交申請書後,如申請者需要在申請截止時間前進一步提供補充資料或修改申請書,其申請將被視作修改處理。故此,最新的修改日期和時間將取代原來遞交申請的日期。
填妥的申請表格正本(硬本)及軟複本均須於截止時間前送抵鄉郊保育資助計劃秘書處(秘書處),表格的正本請送至香港鰂魚涌海灣街1號華懋交易廣場22樓,表格的軟複本請電郵遞交至[email protected]。相關信封面及電郵標題請註明「鄉郊保育資助計劃申請」。投寄文件請確保已付足夠郵資;秘書處不會接受郵資不足的郵件,或繳付相關的附加費。
如在2025年12月17日當天中午12時至下午5時期間黑色暴雨警告訊號、8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或「極端情況」生效,截止時間將順延至下一個工作日的下午5時正。鄉郊辦網站屆時將會另行發布特別通告詳述安排。
秘書處保留全部權利,酌情決定及在毋須給予任何理由或事先通知的情況下處理鄉郊保育資助計劃申請。
II. 簡介會
為協助有興趣的本地非牟利機構及相關團體/人士了解資助計劃的要項,以及本輪申請的項目類別及指定主題,鄉郊辦將於2025年12月3日(星期三)舉辦網上簡介會,詳情如下:
日期: | 2025年12月3日(星期三) |
時間: | 上午10時30分至中午12時正(上午10時15分開始登記) |
形式: | 網上視訊會議(Zoom Cloud Meetings) |
語言: | 粵語 |
流程: | 資助計劃概覽 注意事項 申請程序 審批準則 項目進度監察 答問環節 |
關於網上視訊會議(Zoom Cloud Meetings)的資料及下載方法,請瀏覽https://zoom.us/ 及 https://zoom.us/download。
有興趣參加簡介會的機構/團體/人士請於2025年12月1日(星期一)前將填妥的回條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秘書處會在簡介會前以電郵提供網上視訊會議連結及其他詳情。如有查詢,歡迎於辦公時間致電3151 7137或電郵([email protected]) 與秘書處聯絡。
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