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最新消息

新一轮的申请及简介会
2025-11-17

I.      申请

乡郊保育资助计划(资助计划)现正邀请新一轮的申请,项目类别、指定主题、地点及范围如下:

 

1.      文化复兴/复育项目

《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附篇提出,乡郊保育办公室(乡郊办)将透过资助计划,在印洲塘一带乡郊推展崭新深度文化生态游活动,促进乡郊复育。

主题1

透过在印洲塘一带推展崭新深度文化生态游活动以促进乡郊复育

地点:

印洲塘一带的偏远乡村,例如谷埔、荔枝窝及吉澳。

范围:

项目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元素:

(1)   物色及展现印洲塘一带偏远乡郊独特的文化资产和绿色旅游景点;

(2)   融合及串连乡郊元素,发展成崭新的文化及生态旅游资源;及

(3)   举办沉浸式的文化乡郊生态旅游及亮点活动来促进乡郊复育。

备注:

就此主题下的申请,最多只有2个在评审中表现最佳的申请会获批而得到资助。

 

2.      「乡郊保育及复育研究活动」项目

为协助政府就保育沙罗洞制订长远策略,沙罗洞保育专家小组(专家小组)建议透过研究项目填补沙罗洞数据和数据的不足。本轮申请共邀请四项「乡郊保育及复育研究活动」项目,包括三项相互关联且在执行上需要紧密合作的水文项目,以及一项协助文化及生态旅游规划的全面性文化遗产研究。

主题2a

沙罗洞水文监测网络

地点:

沙罗洞

范围:

项目须在沙罗洞合适地点建立一个智慧水文监测网络,持续地收集数据以支持沙罗洞的生境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及水资源管理。监测网络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组成部分:

(1)   设有传感器的自动多参数气象站,用于收集降雨量、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太阳辐射及蒸发量等数据;

(2)   河溪流量监测站,包括在沙罗洞具重要生态价值河溪系统的支流和汇合处设置,用于监测包括水位及流速等的溪流状况,以及不同水深的其他水力参数;

(3)   以全自动水位记录装置和全自动数字表面张力仪进行地下水监测,特别是在沙罗洞的天然和人工沼泽地区;及

(4)   一个带有用户接口的数据储存和管理平台,将数据可视化。

 

项目亦须勘测沙罗洞天然和人工沼泽以及主要生境的土壤性质,包括透水性、水成土及硬土层存在状况等,并评估其持水能力。

备注:

(1)    本项目所设立的水文监测网络长远将成为沙罗洞综合数据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项目机构须与政府及沙罗洞的其他项目机构合作,分享本项目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项目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将会纳入为沙罗洞开发的水文模型中(见下文主题2c)。

(2)    项目机构须以定期及专责形式向专家小组报告项目进度,并充分考虑专家小组对项目执行所提出的建议。

(3)    所有装置均须避免对沙罗洞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机构在选择监测地点时,须咨询政府、专家小组及沙罗洞其他项目机构的意见。

 

主题2b

沙罗洞水文地貌测绘

地点:

沙罗洞

范围:

项目须测量并绘制沙罗洞的水资源形态及水文基线状况,以协助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项目须利用先进技术(例如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光学雷达),结合在地调查和实地勘察,绘制、勘测并描述沙罗洞各种水资源的状况,包括但不限于:

(1)   溪流:

沙罗洞溪流的纵切面和横向切面状况,专注于: (a) 宽度; (b)深度; (c) 底部沉积物和淤积情况; (d) 附近的堤岸(如有); (e) 溪流和堤岸的植被; (f) 堵塞(如有);以及 (g) 极端天气(例如暴风雨)后的状况。

(2)   沼泽:

沼泽的覆盖范围和水文条件(季节性、常年性),专注于: (a) 水深变化; (b) 植被;以及 (c) 不同季节的覆盖范围变化。

(3)   原有的灌溉渠道和水沟:

原有的灌溉渠道/水沟和建筑物的状况。

备注:

(1)    本项目所收集的水文地貌资料长远将成为沙罗洞综合数据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项目机构须与政府及沙罗洞的其他项目机构合作,分享本项目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项目所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将会纳入为沙罗洞开发的水文模型中(见下文主题2c)。

(2)    项目机构须以定期及专责形式向专家小组报告项目进度,并充分考虑专家小组对项目执行所提出的建议。

(3)    测量工作均须避免对沙罗洞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项目机构须就拟议勘测工作咨询政府、专家小组及沙罗洞其他项目机构的意见。

  

主题2c

沙罗洞水文模型

地点:

沙罗洞

范围:

项目须建构一个专属沙罗洞的综合「降雨-地下水-径流」水文模型,以识别具潜力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和策略,并促进对水文与生态关系的理解。项目须包括但不限于:

(1)   确立适用的水文模型方法,建构涵盖沙罗洞集水区的小型网格水文模型;

(2)   整合所有所须数据并纳入水文模型中,包括但不限于从沙罗洞过往/进行中项目,以及上述主题2a和2b下项目中所得的可用数据。可用数据包括气象和水文数据,以及历史灌溉设施的状况;

(3)   识别、量度和收集任何建构水文模型所须但欠缺的数据;以及

(4)   开发、测试和验证水文模型。

 

水文模型须能够:

(1)   识别永久性和季节性湿地;

(2)   推导在暴雨期、湿季和旱季时溪流和沼泽的水文和水力参数,特别在低流量状况;

(3)   识别潜在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和策略,以维护沙罗洞的生态系统健康;以及

(4)   评估潜在取水对溪流水文及水力参数的影响。

备注:

(1)    项目机构在厘定模型所需参数上须担任一个主动和协调的角色,并整合政府及与其他沙罗洞项目机构(包括上文主题2a及2b的项目)所提供的数据和数据,用于建构水文模型。

(2)    本项目所建构的水文模型长远将成为沙罗洞综合数据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项目机构须咨询政府、专家小组及相关项目机构,探讨及评估各种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与策略的优缺点。

(4)    项目机构须以定期及专责形式向专家小组报告项目进度,并充分考虑专家小组对项目执行所提出的建议。

 

主题2d

沙罗洞基线脉络研究

地点:

沙罗洞

范围:

项目须整合有关沙罗洞在生态旅游、文化、自然遗产、原住民知识,以及地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已完成及正在进行中研究的结果。项目须为将来制定沙罗洞生态旅游纲领的总体规划及编写当中个别访客设施(例如:拟建的访客设施暨管理办公室)的设计摘要时,带来具建设性及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成果。项目研究范围须包括但不限于:

(1)   评估现时及预期将来到访沙罗洞访客的人口结构特征、行为模式及所进行的活动项目,并就如何多元提升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从而支持沙罗洞的可持续发展及丰富旅游体验,提出策略性评估;

(2)   以基线调查、口述历史收集和文献方式记录沙罗洞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包括景观、建筑、考古遗址、农业实践、文化信仰等,及评估这些参数如何造就当地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及与现行普遍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联系;及

(3)   深入分析沙罗洞的社会政治结构,包括各氏族和主要持份者的宗族脉络、人口结构分布、土地事宜以及当地小区对沙罗洞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及保育相关措施的愿景,并制定系统化的策略,能具包容性、可持续的让居民参与其中。

备注:

(1)   项目机构须以定期及专责形式向专家小组报告项目进度,并充分考虑专家小组对项目执行所提出的建议。

本轮的申请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7日(星期三)下午5时正,申请表格及申请指引(版本1.8,2024年9月)可于此处下载。而申请结果预计最快大约于2026年4月公布。

不完整或不符合以上列明项目类别、主题或范围的申请,概不受理。

在递交申请书后,如申请者需要在申请截止时间前进一步提供补充数据或修改申请书,其申请将被视作修改处理。故此,最新的修改日期和时间将取代原来递交申请的日期。

填妥的申请表格正本(硬本)及软复本均须于截止时间前送抵乡郊保育资助计划秘书处(秘书处),表格的正本请送至香港鲗鱼涌海湾街1号华懋交易广场22楼,表格的软复本请电邮递交至[email protected]。相关信封面及电邮标题请注明「乡郊保育资助计划申请」。投寄文件请确保已付足够邮资;秘书处不会接受邮资不足的邮件,或缴付相关的附加费。

如在2025年12月17日当天中午12时至下午5时期间黑色暴雨警告讯号、8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讯号或「极端情况」生效,截止时间将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的下午5时正。乡郊办网站届时将会另行发布特别通告详述安排。

秘书处保留全部权利,酌情决定及在毋须给予任何理由或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处理乡郊保育资助计划申请。

 

II.      简介会

为协助有兴趣的本地非牟利机构及相关团体/人士了解资助计划的要项,以及本轮申请的项目类别及指定主题,乡郊办将于2025年12月3日(星期三)举办网上简介会,详情如下:

日期:   

2025年12月3日(星期三)

时间:   

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12时正(上午10时15分开始登记)

形式:   

网上视频会议(Zoom Cloud Meetings)

语言:   

粤语

流程:

ž   资助计划概览

ž   注意事项

ž   申请程序

ž   审批准则

ž   项目进度监察

ž   答问环节

关于网上视频会议(Zoom Cloud Meetings)的数据及下载方法,请浏览https://zoom.us/https://zoom.us/download

有兴趣参加简介会的机构/团体/人士请于2025年12月1日(星期一)前将填妥的回条电邮至 [email protected]。秘书处会在简介会前以电邮提供网上视频会议连结及其他详情。如有查询,欢迎于办公时间致电3151 7137或电邮([email protected]) 与秘书处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