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鎖羅盆

歷史

在嘉慶年間的《新安縣志》原稱為鎖腦盆,客家話意思是「被山峰圍繞的盆地」。(客家話中盆讀PUN2, 與盤PAN2是兩個讀音,故鎖羅盆與「羅盤」拉不上關係。)建村於清朝中葉,由黃氏客家人、黃公維興的後人從荔枝窩分支而建立。《鎖羅盆黃氏族譜》中記載,荔枝窩黃氏始祖黃公維興是明末都督,明亡時從廣東永安(今紫金縣)遷至沙頭角一帶,後來定居荔枝窩。

環境

鎖羅盆是三面環山的狹長山谷,半山開墾梯田,向海一面則圍海造田,除耕種外亦會出海捕魚,更曾設有七、八個碼頭。

移居及復村願望

與沙頭角一帶鄉村雷同,大部分村民在六、七十年代因交通不便、生計原因移居市區或海外謀生。2007年開始,村民希望鎖羅盆重拾生氣,清理草木,種植數百棵桔樹。至今每年農曆新年村民仍會返村貼上新門對。

每逢星期日,黃村長都會親自駛船回村打理。

前往方法

1 | 馬料水街渡 + 行山 |

• 乘搭街渡到荔枝窩,再步行約一小時前往鎖羅盆

• 逢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 09:00 馬料水三號梯台開出

• 15:30 荔枝窩碼頭回程


2 | 大水坑街渡 + 行山|

• 乘搭街渡到荔枝窩,再步行約一小時前往鎖羅盆

• 逢星期二、四 (公眾假期除外)

• 09:00 大水坑開出

• 15:40 荔枝窩碼頭回程


3 | 沙頭角街渡 + 行山 |

• 須另行申請禁區紙

• 乘搭街渡到荔枝窩,再步行約一小時前往鎖羅盆

• 每日 (星期二暫停服務(公眾假期除外))

• 08:30、10:30、12:30、15:15 沙頭角碼頭開出

• 09:00、11:30、13:00、16:15 荔枝窩碼頭回程


4 | 小巴 + 行山 |

• 由大埔墟港鐵站乘搭20R綠色專線小巴到烏蛟騰,再步行約2小時15分鐘前往鎖羅盆

o 路線參考:烏蛟騰→亞媽笏→分水凹→荔枝窩→鎖羅盆

• 由粉嶺港鐵站外乘搭56K綠色專線小巴到鹿頸,再步行約2小時40分鐘前往鎖羅盆

o 路線參考:鹿頸→雞谷樹下→谷埔→鎖羅盆


運輸署 街渡渡輪服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