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内容

鸭洲

鸭洲是战后因地缘政治、宗教聚集而建立的村落。直到1920年代,鸭洲仍然是个无人岛,因附近的印洲塘和大鹏湾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而吸引渔船停泊,更在战后陆续增加。

1949年,中国的政权更替,沙头角真耶稣教会被迫搬迁。不少的信众都是印洲塘和大鹏湾一带的水上人,因此教会最后由沙头角华界搬到鸭洲,利用有限资源去搭建木造教堂,从此吸引更多水上人停泊和上岸。

于五、六十年代,港英政府、美国经济援助协会、真耶稣教会及渔民陆续建设渔民村,并提供水设施、渔民子弟学校及教会会堂等,以改善当时渔民的生活环境。到六十年代,鸭洲村民跟其他新界村民一样,开始外出工作或移居到海外谋生。

鸭洲随「新界东北沉积岩园区」于2011年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及后设立了「鸭洲故事馆」,让游人了解以往的渔村文化。 「鸭洲故事馆」原址为鸭洲渔民子弟学校,位于旁边的教堂不时仍然会举办聚会。

旧地图的鸭洲英文显示为“Robinson Island”,是以「罗宾逊漂流记」命名的,以形容鸭洲是个无人荒岛。

前往方法

1 | 马料水街渡 |

• 逢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

• 09:00 马料水三号梯台开出

• 12:30 鸭洲码头回程


2 | 大水坑街渡 |

• 逢星期二、四 (公众假期除外)

• 09:00 大水坑开出

• 12:45 鸭洲码头回程


3 | 沙头角街渡 |

• 须另行申请禁区纸

• 每日 (星期二暂停服务(公众假期除外))

• 08:30、10:30、12:30、15:15 沙头角码头开出

• 09:30、11:00、13:30、15:45 鸭洲码头回程


运输署 街渡渡轮服务详情